- · 《中学化学》栏目设置[06/30]
- · 《中学化学》数据库收录[06/30]
- · 《中学化学》收稿方向[06/30]
- · 《中学化学》投稿方式[06/30]
- · 《中学化学》征稿要求[06/30]
- · 《中学化学》刊物宗旨[06/30]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两面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对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解读 大众音乐文化通常是指以流行音乐为主流的文化,但是这种理解常常误入一个极端,即将大众音乐文化直接等同于流行音乐文化,进而忽视了大众音乐文
一、对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解读
大众音乐文化通常是指以流行音乐为主流的文化,但是这种理解常常误入一个极端,即将大众音乐文化直接等同于流行音乐文化,进而忽视了大众音乐文化中其它成分的存在。在曾遂今的《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 中提出:“大众音乐文化体系中,历史性地包含了如下成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儿童音乐、军旅音乐、20 世纪的中国城市民间音乐——流行音乐。”这是一种客观的分析,历经沧桑步入当今这个时代,大众音乐文化应该是一个历史沉淀的产物,内涵丰富而不是由一种单一成分构成的文化。以此来概括,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具有三层内含:第一,它是一种经历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音乐文化;第二,现阶段以中国城市民间音乐——流行音乐为主流发展,同时伴随着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儿童音乐、军旅音乐等其它音乐成分的弱显现发展;第三,它涵括了所有为大众所接受的音乐文化。
一般而言,大众音乐文化的传播载体被称为“大众媒介”,通常指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电视。这些传播载体每天都与人们朝夕相处,在“耳濡目染”之下大众音乐文化悄无声息渗透到人的行为和思想中。
二、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两面性
在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的过程中,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必然地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各种效应,就益损而言主要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认为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也具有两面性:一方是消极面;另一方是积极面。
(一)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消极面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消极面,它的传播效应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学生对于大众音乐文化的的从众性,而不利于吸收新的音乐知识,不利于构建系统的音乐知识体系。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的声乐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主要由美声歌曲、民族歌曲、流行歌曲构成,而青少年较偏爱流行歌曲。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曾在2010 年-2011 年间,对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几个省的青少年" 喜欢的歌曲种类"进行过问卷抽样调查: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数为132 人,占66.7%;喜欢民族歌曲的人数为43 人,占21.7%;喜欢美声歌曲的人数为23 人,占11.6%。在2012 年,笔者对所执教的中学又进行了一次类似的简化问卷调查。题目为:“你喜欢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中的哪一种?”调查对象为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的人数为33人,占10.7%;喜欢民族音乐的人数为2 人,占0.6%;喜欢流行音乐的人数为218 人,占71.2%。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得,中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大大超过其他音乐种类,这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已经造成一定的困扰。中学音乐课本的主要内容以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为主,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宣扬民族情结、亲情、友情的优秀流行歌曲。如此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书本却对学生的吸引并不大,并且在教学时,学生反映出较为明显的排斥感。客观分析这与在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影响下早就形成于心的审美意识,必然密切相关。对中学学生而言,流行音乐更能引起共鸣,并不是因为流行音乐符合他们的年龄阶段,更多的是外在因素。首先,流行音乐拥有华丽的“外表”,常常与时尚、青春、靓丽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在眼球上能够吸引住对外界充满期待的年轻生命。其次,中学生具有不成熟、易受影响、易困惑等特点,他们很容易被这些出于商业目的经常出现的事物影响,这是“潜移默化”的负显现。
(二)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积极面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积极面,它丰富的内容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用资源,辅助教师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除了流行音乐之外,还有有很多的古典、民族优秀作品。当然这些作品能够顺利存留下来,绝大部分是经过改良的。譬如,“号子是受人类物质文化生态环境影响和制约最为深刻的民间歌曲。在当今社会繁重体力劳动工种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劳动工种和轻松体力劳动工种的情况下,实用性和表现性俱强的号子,其存在的社会意义已经大大削弱。”就像我们现在听到《黄河船夫曲》,也是经过后期加工才呈现出来的。另外,经常被人提及的原生态音乐,也是属于民族音乐之中的号子、山歌、小调,当其搬上舞台时,就经过一定的修改而使其更能让观众接受。民间民族歌曲很多都是符合其时代特征且表达特定情感,而对于跨过那个时代的人民大众而言,从心理上完全接受也涉及到一个时间长度的问题,即接受跨现实自身情况的音乐比接受符合现实自身情况的音乐所需的时间要长。而这点对中学生而言,更是难题。因此,对民族、古典优秀作品进行改良,使其形成多种形式新音乐,不仅为教师提供了适合当下中学生心理的同类作品,辅助了教师的教学;而且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创造了更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
文章来源:《中学化学》 网址: http://www.zxhxzz.cn/qikandaodu/2020/0825/443.html
上一篇: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放不下的粉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