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学化学》栏目设置[06/30]
- · 《中学化学》数据库收录[06/30]
- · 《中学化学》收稿方向[06/30]
- · 《中学化学》投稿方式[06/30]
- · 《中学化学》征稿要求[06/30]
- · 《中学化学》刊物宗旨[06/30]
论农村中学田径训练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引言:田径的运动形式即使可灵活应变,多样化的展开,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需要学生不停的行动,在全身的协调下腿部的运动不间断,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坚持,产生了对田径的逆反
引言:田径的运动形式即使可灵活应变,多样化的展开,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需要学生不停的行动,在全身的协调下腿部的运动不间断,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坚持,产生了对田径的逆反情绪,教师应在训练管理中规避严厉任教的单向化模式,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以科学的教学态度,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免于田径训练中的逼迫式学习,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得学生在田径互动中构建信心与满足感,发自内心的热爱田径,通过田径训练获得身心的同步健康成长。
一、农村中学田径训练管理中的问题
1.过于关注主流文化课程
初中阶段农村的学生已经准备好了向重点高中的冲刺,家长与学校都十分注重升学率、学生的书面成绩,主流文化课甚至占据体育的课程时间自习,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宣传已久,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是一纸空谈,很多学生将未来成才的希望寄托于语数英的背诵记忆上,认为田径是一种不务正业的活动,甚至连家长、学校的领导也有同样的想法,田径训练管理不受重视,甚至被压缩时间,难以有序的推进。
2.训练人员的素质不高
农村参与田径训练管理的人员,多是在田径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且取得过很好的成绩,其自身的田径水平毋庸置疑,但管理上却缺乏科学认知,管理的素质不高,一些训练人员情急之下对学生动辄大呼小叫,学生与管理人员之间始终无法亲近,畏惧管理人员,也就逐渐对训练失去兴趣。
3.训练内容单一枯燥
从字面含义上来讲,“田”是指宽广的空位,“径”是指长长的跑道。训练中不仅场地的选择单一,多集中在农村某一处的跑道上,且训练的形式每天单一的重复,以跑步为基础,忽略学生的自身兴趣度,教师只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去安排任务,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部分学生的特长被抑制,得不到自我发展的机会。
二、农村中学田径训练管理的策略
1.提高师生的正确认识
思想决定行动,农村的田径展开不顺利,是因为缺乏支持,训练管理人员可制定田径运动手册,发放给其他学科的教师、学生的家长,以图文的形式让学生身边的人以及学生自身认识到田径的优势,田径是其他文化课教学无法替代的运动项目,也让家长与学校的领导看到田径团队的专注度,训练管理人员可收集田径运动中学生表现较为热情、专注的一些照片、视频等传输到网络空间中,并张贴在校园里,送给学生的家长,获得家长与校领导的认可鼓励。
2.采用新型的田径运动教学方法
新型教学形式从两个层面出发,一方面训练人员要每日自省,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带给学生不良影响,是否做到了言传身教,通过与学生的主动沟通拉近师生距离,鼓励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运动观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与学生平等互动,虚心倾听学生的意见,真正的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构建多元化的有趣运动场景、另一方面要将田径运动创新落于实处。可通过游戏的形式间隔跑、跨栏跑、接力跑、阻挠跑,另外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农村当地的马拉松比赛,让田径专业的学生与其他自愿报名的学生一同参与比赛,突显田径运动生的优势,日常可拓展场地空间进行马拉松,带领学生到农村的山地、田野间运动,身处于自然的环境中,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能够消弭运动中的部分苦涩感,场地的变换也使得学生感到新奇,充满斗志。跳高跳远时,可选择农村的一些河流浅滩等,必然乐趣无穷,在运动后教师可多学习科学的康复方法,帮助学生按摩等,亲近学生也强调运动中的安全问题。
3.导入技巧掌握好强度训练
田径运动不是一味的逼迫学生去猛跑,而是结合不同学生的优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训练计划的制定,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传授给学生运动的技巧,以基础的四肢体态标准,避免在运动后的拉伤等,田径运动关注耐力和速度,教师可拓展有趣的游戏,比如在田野间插旗子看谁能抢到等,在对学生身体素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既要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又要避免过量的运动带来的不耐受反应。
4.激发学生的自主信心
农村有很多的草地、沙地等,十分适合田径的运动,可定期展开田径的竞赛,并允许农村村民等公开参观,学生自然的衍生出一种众星捧月之感,且对于比赛更加重视,赛中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我的优势,赛后大张旗鼓的奖励,促使学生以心理的满足纾解身体上的疲乏。
文章来源:《中学化学》 网址: http://www.zxhxzz.cn/qikandaodu/2021/0126/624.html
上一篇:母亲挨的那巴掌
下一篇:我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一起走过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