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学化学》栏目设置[06/30]
- · 《中学化学》数据库收录[06/30]
- · 《中学化学》收稿方向[06/30]
- · 《中学化学》投稿方式[06/30]
- · 《中学化学》征稿要求[06/30]
- · 《中学化学》刊物宗旨[06/30]
深圳中学哲学课堂开展“思考死亡” 主题研讨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因为发现学校课程中从来只开设“生命教育”而没有同等重要的“死亡教育”,深圳中学七名高中生逐渐对国内“针对青少年的死亡教育缺失”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在2020年9月,这七
因为发现学校课程中从来只开设“生命教育”而没有同等重要的“死亡教育”,深圳中学七名高中生逐渐对国内“针对青少年的死亡教育缺失”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在2020年9月,这七名高二的学生决定以“死亡教育”为课题参加“China Thinks Big全球创新大挑战”,以实际行动和青年的一腔热血尝试改变死亡教育缺失这一现状,普及死亡相关知识。
2021年3月3日和3月4日,在项目指导老师李枫老师的推动下,这支名为 “第一艾德小队” 的参赛队伍在深圳中学出国方向和高考方向的选修课 “西方哲学入门” 课堂上分别开展了一次以 “思考死亡(Thinking about Death)” 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和哲学课的授课老师,知名哈佛大学校友宋晓钰老师商讨后,他们选择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创新性课堂形式以真正引发听众的思考。在课堂上,他们除了客观地科普几千年来先哲们的学说之外,也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于 “死亡” 这一议题的见解。
“死亡的本质是什么?”讲师在一开场抛出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讨论,纷杂的观点被提出——肉体死亡,被所有活着的人遗忘,脑死亡——一连串的追问也相继而来。小队成员表示这正是他们开展这个项目希望做到的:给予青少年足够长的时间以及合适的氛围来思考和探讨与“死亡”相关的问题,并在这样很可能是陌生的经历中,更好地明白“生”的意义。
初步的讨论告一段落后,小队成员将预先准备的东西方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关于“死亡”的学说向同学们作了介绍:柏拉图、基督教、伊比鸠鲁、儒、释、道。在聆听的同时,同学们了解到今天困扰自己的许多问题也曾困扰数千年来的无数哲学家。不同学说常常相互对立,哪一个更有说服力,也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
讲师又问:“灵魂是否存在?”在讨论过程中,宋晓钰老师提出了她的想法:可以通过对濒死状态下的人做科学实验,来验证死亡是否就是灵魂脱离肉体的过程。有同学立刻提出了一元论,即否认物质和精神其一,并肯定另外一者的绝对存在。经过讨论,课堂的参与者发现:是否相信灵魂存在、倾向于相信“存在”更在于物质还是精神,都会影响每个人的“生死观”。
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小队成员尝试将死亡以温和的、不同于人们认知的方式展现给同学们。在课堂总结时,同学们发现众多的死亡哲学理论里,普遍认为死亡是不可怕的;或是由于灵魂的不朽,或是由于死亡与存在的不相容,或是由于人生达到了某种境界,超脱了死亡。讲师们以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作结:“思考死对于生却是有价值的。”
参与设计课程的小队成员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开展死亡教育的课堂,在这次尝试中,他们选择不对课堂上讨论的众多问题下定论,而是让同学们脱离被动接受“课本”知识的习惯,更多地去自我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也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生”的价值。
这两次研讨会从准备、设计课程到最终授课、主持讨论全部由小队成员独立完成。他们表示线下课堂只是他们尝试推广死亡教育的众多形式之一。除了这两周会开展的死亡哲学研讨会外,他们还正在设计一款融合了多种死亡元素、寓教于乐的剧本杀(一种派对推理游戏)。这款名叫《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剧本杀的设计者透露,游戏中的每个人物对待死亡的态度都不一样,玩家们需要尝试理解看待死亡的不同视角,才有可能推断出剧本中凶手的“杀人动机”。
此外,他们还通过名为“第一艾德小队”的微信公众号和哔哩哔哩账号发布了由小队成员独立制作的死亡教育科普视频。他们相信互联网平台能将他们的影响传播得更远。死亡教育科普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N411X77n(文/陈子维任言希图/罗斐)
文章来源:《中学化学》 网址: http://www.zxhxzz.cn/zonghexinwen/2021/0308/779.html